专用酿造高粱新品种晋杂31号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时间:2023-01-14 12:25:02 浏览量:

摘要 晋杂31号高粱杂交种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于2009年杂交育成的高产优质高粱新品种,2013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鉴)定委员会鉴定。该文阐述晋杂31号的选育、特征特性、品质、适应范围,介绍其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展望其推广应用前景,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粱;晋杂31号;选育;特点;栽培技术;制种

中图分类号 S5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039-02

高粱[Sorghum bicolor (L).Moench]是我国重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以及抗旱、耐涝、耐盐碱、光合效率高等特性。由于高粱既可用作粮食和养殖业的重要饲料,也可作为工业原料,在许多国家的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高粱种植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高粱是最早实现三系配套、育成的杂交种,并很快大面积商品化种植的作物之一,同时杂种化种植这一划时代的成就,还对其他作物相关的研究起到了借鉴作用。

高粱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解放初全国种植面积超过900万hm2,总产超过1 000万t,是世界上杂交高粱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高粱主要用于食用、饲用、酿造、加工等[2-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粱生产和用途也逐渐发生变化。目前高粱生产仍存在大面积缩小、高产优质专用高粱品种缺乏等问题。针对专用酿造高粱品种缺乏、推广品种产量低、酿造品质差、销售难等问题,山西农科院高粱研究所分子研究研究室进行酿造专用高粱新品种选育工作,育成了酿造专用高粱新品种晋杂31号。

1 晋杂31号的选育

晋杂31号是一种高产优质高粱新品种,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于2009年利用自选不育系SX605A与自选恢复系SX870杂交育成。2013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鉴)定委员会鉴定。母本SX605A是2005年利用大同10B×TX623B//TAM428杂交,经过几年所内与海南连续多代回交稳定,选育而成。父本恢复系SX870是于2004年利用高粱恢复系TX7000与HC356-602杂交,再与高粱恢复系TX7000再次杂交,经过几年所内与海南连续6代自交稳定选育而成。

2 试验结果

2011—2012年参加山西省高粱中晚熟组直接生产试验,2年平均产量9 261 kg/hm2,比对照增产10.3%,2年12个试验点,10个点增产。其中2011年平均产量9 438 kg/hm2,比对照晋杂12号增产12.9%;2012年平均产量9 085.5 kg/hm2,比对照晋杂22号增产7.7%。该品种抗旱、耐瘠等综合抗性、稳产性能好;在山西沁县、内蒙古赤峰、吉林省四平示范区示范,均比对照种提高10%以上。

3 特征特性

晋杂31号生育期136.0 d。幼苗绿色,叶绿色,叶脉白色,平均株高169.0 cm,平均穗长33.3 cm,穗纺锤形,穗型中紧,平均穗粒重99.4 g,籽粒扁圆形,红壳红粒,平均千粒重32.3 g。

晋杂31号的抗旱、抗倒性好,高抗丝黑穗病,稳产性能好,适宜机械化栽培种植。

4 品质分析结果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粗蛋白(干基)、粗脂肪(干基)、粗淀粉(干基)、单宁(干基)的含量分别为8.92%、 3.25%、 74.16%、 1.30%。

5 适应范围

晋杂31号属于中晚熟高粱新品种,适应范围广,在我国春播晚熟区均可种植。

6 配套栽培技术

6.1 播前整地

高粱忌重茬,应选用玉米、大豆等茬口为宜。播前灌足底墒水,施足底肥,一般施农家肥30~45 m3/hm2、复合肥750 kg/hm2、尿素225 kg/hm2,均匀撒于地面,旋耕时翻入地下15 cm深处,整平待播。

6.2 适时播种

种子一般选用发芽率在85%以上的种子为宜,地温稳定在12 ℃时播种为宜,播深可根据土质情况掌握在3~5 cm,砂壤5 cm左右,黏土地3 cm左右,一般在4月底5月初。播种时要机播,通常行距40~50 cm,也可以宽窄行种植。

根据土地肥力确定播种密度,一般以10.5万~13.5万株/hm2为宜。春播早熟区种植,留苗10.5万~12.0万株/hm2,夏播区种植留苗13.5万株/hm2。播种量一般在15.0~22.5 kg/hm2。

6.3 栽培管理

一般在五叶期间苗,七叶期定苗。拔节-孕穗期要中耕除草培土。遇旱时要浇水,但要采取“拖”的原则,尽量晚浇水,以控制高粱基部节间生长,防止后期倒伏;开花-灌浆期首先要注意高粱蚜虫的发生,可用40%乐果拌成毒土撒在高粱植株上熏蒸蚜虫,干旱时要浇灌浆水。

6.4 化学除草

播种后出苗前,用38%莠去津悬浮液4 500~5 250 g/hm2,对水450~750 kg/hm2,用喷雾器喷洒于地表,主要防除阔叶杂草[4]。

6.5 蚜虫防治

高粱蚜虫是高粱生育期最普遍、最常见的虫害,常对高粱生产造成严重的后果,减产幅度较大,严重的可以造成绝产。防治蚜虫,突出一个“早”字,蚜虫发展很快,必须早发现早治。最好的方法是用氧化乐果与酒糟(醋糟)拌成毒饵均匀撒在蚜虫发生的地方。

6.6 收获

籽粒达到完熟,含水量在20%左右时收获,可以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但是应在叶片枯死后再收获。

7 制种技术要点

7.1 选地与隔离

制种田应选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隔离区要控制在300 m以上。

7.2 播期与密度

父母本同期播种,母本留苗密度13.5万~15.0万株/hm2,父本留苗密度1.5万~1.8万株/hm2,父母本行比1∶6或1∶5。

7.3 严格去杂

应在苗期、抽雄期、成熟期把好去杂关。苗期结合间苗去掉杂株,抽穗期应在9:00散粉前去除母本中的散粉株,授粉后及时割掉父本,成熟期最后彻底去1次杂株。

7.4 收获

成熟后要及时收获,如遇上秋季早霜,须在霜前先割倒,再收获果穗。

8 推广应用前景

高粱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解放初全国种植面积超过900万hm2,总产超过1 000万t。高粱具有独特的多重抗性和丰产性,在发展我国旱作农业、提高粮食产量以及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发挥过重大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市场经济发展,我国高粱生产和用途也逐渐发生变化,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稳定在130万hm2和500余万t。在用途上,亦由以食用为主逐步向酿造用、饲用等工业原料生产转化。据调查,在近年全国高粱总产中,用于酿造的约占75%,用于饲料的约占10%,用于食粮的约占10%,其他约占5%[5]。

高粱栽培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低洼易涝、盐碱的瘠薄农田,种植分散,缺乏现代农业生产所需求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模式,近年来在推广高产、优质酿造新品种,集成创新配套栽培技术;酿造专用高粱的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打造“专用高粱生产基地+专用高粱生产专业合作社+科研机构+政府机构+龙头酿造企业”的酿造产业示范模式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目前高粱生产仍存在问题。2010年全国生产白酒约890万t、醋300万t[6],产量水平和名酒、名醋极不相称。目前,我国高粱的种植机械化程度非常低,极大限制了高粱生产的发展。酿造专用高粱新品种晋杂31号的育成可以有效解决高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该品种粗淀粉含量高,是酿造业的优质原料,二是该品种株高较低,可以全程机械化作业,降低劳动强度和劳动量,减少成本,种植户乐于接受,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9 参考文献

[1] 张志学,刘占江,高振东,等.国内外高粱发展趋势及对策[ J].杂粮作物,2002,22(2) : 72-74.

[2] 邹剑秋,朱凯,张志鹏,等.国内外高粱深加工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杂粮作物,2002(5):296-298.

[3] 卢庆善,邹剑秋,朱凯,等.试论我国高粱产业发展:一论全国高粱生产优势区[J].杂粮作物,2009(2):78-80.

[4] 栗在泽,马洪玲.浅议高粱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11):20.

[5] 张福耀,平俊爱.高粱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20):19-21.

[6] 杜志宏,张福耀,平俊爱,等.高粱产业机械化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4(24):87-88.

推荐访问:栽培技术 高粱 新品种 酿造 性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