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视阈下创新高校学困生帮扶机制

时间:2023-01-05 14:25:04 浏览量:

[摘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须贯彻新旧动能转换理念,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创新学业困难学生帮扶机制。未雨绸缪,建立大学生学业困难预警机制;全面会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增强心理辅导工作,重视班级公寓建设,积极发挥朋辈帮扶;双元合奏,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形成工作合力;自立自强,引导学生应用积极心理学培育自主意识;目标引领,实施分年级阶段的全程化职业指导。

[关键词]新旧动能转换;学业困难学生;帮扶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3-0052-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3.023 [本刊网址]http://

新旧动能转换不仅是经济领域的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更是全社会各行业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思路方法的创新和变革,教育首当其冲。新旧动能转换成功的关键在于人才,这势必要求担当人才培养责任的高校必须贯彻新旧动能转换的理念,改变不合时宜的旧观念、老思维、陈办法,建立新时代的学生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和学生工作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育人工作演进的客观规律。

对于高校日益增多的一类特殊群体——学业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高校要将以往“被动应对、空洞说教、帮扶不实”的旧动能转变为“提早预警、全面会诊、双元合作、目标导引”的新动能。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和学生的知心朋友、人生导师,要紧紧围绕学生,分析原因,找准病灶;真心关照学生,全力帮扶,力求实效;热心服务学生,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现实困难。

学业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正常、身体素质合格,因个体心态意志、学业态度、学习方法等主客观原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课程考试不及格且不及格学分达到一定数量,并因此影响学业甚至引发更恶劣后果的大学生。

一、数据调查分析

为了解当今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的情况,笔者以某高校的一个学院为例,对2017届全部154名本科毕业生大学期间的全部学业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该届毕业生包括4个专业,大学期间课程总门数70门左右,总学分180分左右。通过课程门数和学分两个维度分析学生一次性考试(即第一次正常参加该课程的期末考试)通过情况,以此表征学生的学业情况。

学生的一次性考试通过率不理想,全部一次性考试通过的只有43人,占总人数的27.92%。若以一次性考试不及格门数超过10门或不及格学分超过30分作为学困生的判定依据,该届毕业生学困生^数达到20人或是23人,占到总人数的13%左右。

进一步分析可得出,从大一到大四不同的学习阶段,学困生群体的比重不同,学业考试不及格更多的是在大一和大二阶段,人校的第一学期最为突出。不同课程的不及格率存在明显差异,通识课程以《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最高,该届毕业生《高等数学》56人不及格、不及格率36.4%,《大学英语》60人不及格、不及格率39%;专业核心课程的不及格率明显高于普通课程。不同生源地的学生不及格率亦存在明显差异,甘肃、云南等西部地区的学生不及格率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就男女生来说,男生不及格率要显著高于女生。比较家庭经济困难生和非困难生的不及格率,前者略高于后者。

通过以上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得出3个结论,一是现阶段高校学困生群体的比重较大;二是造成大学生学业困难的原因复杂多样;三是目前高校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帮扶针对性不高、实效性不强,效果不理想。

二、学业困难学生成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學业困难的原因复杂多样,可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

(一)主观原因

1.学习生活适应能力差。这是大一学困生的重要诱因,相对于中学阶段高强度学习和刚性管理,大学的学习时间相对宽松自由,学习内容多、外延广、知识新,课程作业多是没有固定答案的研究探讨型,这和中学时期截然不同。刚入校的新生如不能及时调整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学业上的困难就如雪球般越滚越大,最后成了学困生。

2.目标缺失,自律性差。没有明确而清晰的目标,动力不足,主动性差,自控自律能力弱,这是学困生的一个普遍问题。没有将学习放在第一位,将学习当成了“副业”,沉迷于网络游戏、感情问题、无效社交等影响学业的事物中,在学习上成了“无业游民”,最终成了学困生。

3.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是学困生的普遍诱因,主要源于3个方面:一是来自家庭的压力,很多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甚至不切实际,将全部的人生希望和未来的理想生活寄托在子女身上,用亲情绑架了学生的自主意识。长期处于这种氛围中的大学生会感到极大的压力,经历过几次考试失利不能达到家长的期望时,易产生焦虑、恐慌等心理问题。二是来自自身的压力,很多学生习惯了在中学阶段优等生的优越感,但到了大学后优越感不再,易产生焦虑、抑郁、暴躁等不良情绪,甚至完全丧失自信,自暴自弃。三是来自感情受挫,部分学生由于失恋,长时间处于消极的心理状态,不能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易造成焦虑、抑郁、愤怒、偏执等不良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轻生或报复他人的极端念头,无心学习,成为学业困难学生。

(二)客观原因

1.专业不满意,学习没兴趣。因高考志愿调剂等原因,部分学生所学专业并不是心仪专业,不符合自己的内心“预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学习没有兴趣。这种情况从入学初开始会持续一段时间,部分学生直到大学毕业还对所学专业有排斥、厌学情绪,无疑影响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导致学业问题。

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今时代。不论是网络空间还是现实生活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日益频繁,处在成长阶段的大学生辨识力还不足以完全分辨是非,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准确的判断,可能会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甚至扭曲价值观的影响,如金钱至上、及时享乐、读书无用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毕业即失业等歪理邪说,学习不再积极主动,造成学业荒废。

3.家庭特殊情况。主要包括3种情况:一是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经济贫困的大学生经常参加勤工俭学、社会兼职、外出打工,占用了大量的本该用来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造成了学业成绩差;二是家庭关系不和睦,家庭温情缺失,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效率;三是家庭突发变故,会对学生产生强烈刺激,易引发不良情绪,影响学业。

三、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机制

贯彻新旧动能转换理念,创新学业困难学生帮扶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由“亡羊补牢”转换为“未雨绸缪”,建立大学生学业困难预警机制

高校应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学业困难预警机制,预防为主,尽早干预,将学业问题抑制在萌芽之中。预警机制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分析评价学生学业问题和由此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和家长,通过三者(高校、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依据每学期考试或考核不合格的必修课程学分累计数,分为三级预警(累计达到5学分)、二级预警(累计达到10学分者,或受到两次三级预警者)和一级预警(累计达到10学分以上者)。与学生及家长签订学业预警告示单,明确告之预警的后果。预警侧重过程管理,辅导员要建立并及时更新学困生预警动态数据库,包括学困生的基本信息、未通过的课程及学分、预警等级、课堂出勤率、旷课次数、任课教师反馈的课堂表现及知识掌握情况等内容,为帮扶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二)由“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转换为“全面会诊,多管齐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重视班级、公寓建设和朋辈帮扶

一是加强深度辅导,真心诚心细心耐心,客观准确分析学业困难成因,找准病灶,对症下药。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增进学习的自觉自主性。辅导员既要做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更要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内动力,用“中国梦”激励学生锐意进取、开拓奋进,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指引学生将个人成长成才和“中国梦”紧密结合,自觉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是重视学困生心理辅导工作。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提升学生的自我调适和抗挫折能力。如果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要积极寻求专业心理辅导机构的帮助。同时要引导学困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挖掘自身潜力,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四是加强班级公寓建设,积极发挥朋辈帮扶作用。将硬的规章制度与软的环境建设相结合。建立完善班级制度,如定期班会制度、考勤制度、学生发展支持制度、评优评奖制度、综合测评制度等,严抓制度管理,强化制度约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发挥环境氛围的带动效应,引导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习惯。重视公寓文化建设,加强学习型公寓建设。积极发挥朋辈帮扶的作用,组织成绩优秀的学生与学困生结对子,成立由成绩优秀学生任组长的学习小组,为学困生辅导答疑,切实解决学困生的学业困难。通过奖助学贷、安排勤工俭学等帮助家庭经济贫困学生解决经济困难,解除后顾之忧,安心学习。

(三)由“单核独奏”转换为“双元合奏”,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同心同向

辅导员要积极主动和任课教师沟通联系,尤其要和《高等数学》《大学英语》以及专业核心课程老师密切联系,形成团学、教学的工作合力,对学困生进行帮扶。一是辅导员要及时将学困生的情况明确清晰的告诉任课老师,以便任课老师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辅导员要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学困生的学习状态、课堂表现和知识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三是辅导员要经常邀请任课老师和学困生开展座谈交流,增加师生接触,学生向老师请教学习方法、讲述学习困惑,老师除答疑解惑外,还要经常性用本专业良好的社会应用价值和就业前景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用往届优秀的校友激励学生。

(四)引导学生由“被动受助”转换为“自立自强”,应用积极心理学培育自主意识

辅导员要教育引导学业困难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坚定学好的信念,增强学好的信心。首先,辅导员要引导学业困难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深入地自我观察与思考,客观认识自身的优缺点,理性看待“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主动挖掘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其次,教育学困生要客观理性对待学业问题,形成正确的认知理念与有效行为,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自主性,不断通过自我努力来提高学业成绩以增强自信心。另外,辅导员应鼓励学业困难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来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建立积极的反馈机制,逐步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

(五)由“短期短视”转换为“目标导向”.实施分年级阶段的全程化职业指导

落实分年级阶段的职业指导工作是用目标来引导学习、激发动力,用“出口”来引领“过程”。这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学习动力、排除学习干扰,是提早解决学困生懒散松懈、自控自律能力差,促其成人成才的有效路径,也是高校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生动体现。具体来说就是针对大学四个年级阶段(以本科为例)不同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形成连贯衔接的工作体系。

大一学年,辅导员要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配合专业老师进行全面完整的专业教育,激发专业兴趣。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和就业观。大二学年,教育引导学生既要精学专业课程,又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为将来的职业选择奠定厚实宽广的知识基础。大三学年,帮助学生逐渐理清职业发展方向,是考研、考编、考聘、征兵入伍、进企业还是自主创业,以目标为引领,针对性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不断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大四学年,引导教育学生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着重增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提供直接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多方开拓实习见习就业渠道,教育引导学生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推荐访问:动能 帮扶 新旧 转换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