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引力模型的中韩FTA贸易扩大效应研究

时间:2022-12-26 10:15:04 浏览量:

摘要:建立自由贸易区(FTA)的最直接效果就是能带来成员国间贸易规模的扩大。通过对中韩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扩大效果进行定量分析,把代表自由贸易安排的虚拟变量纳入引力方程,认为自由贸易安排对我国双边贸易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目前中韩两国存在着巨大的贸易潜力,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必将促进中韩双边贸易规模的显著扩大。中韩两国应该努力实现从“功能性合作”到“制度性合作”的转变,通过组建自由贸易区的形式使双边贸易产生质的飞跃。

关键词:中韩自由贸易区;引力模型;贸易扩大效应;贸易潜力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B

由于中韩两国毗邻的地理位置、相似的传统文化、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互补的资源禀赋结构等因素,促使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经贸关系得到了迅速发展。据2006年统计数据,双边贸易额由刚刚建交时的50亿美元增加到1 342亿美元,在短短的14年内竟增长了26倍,创造了世界贸易史上的一个奇迹。现在韩国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中国已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顺差来源国和第一大投资对象国。两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增强,已经具备了组建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

贸易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是解释双边贸易规模问题的重要方法,它给出了“经济学中一些最清晰和最有说服力的实证发现”(Leamer & Levinsohn,1995)。本文在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代表自由贸易安排的虚拟变量,建立起符合中韩双边贸易实际的引力模型,并通过对该模型的实证检验来预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双边贸易规模产生的影响。

一、引力模型的演变及理论基础

(一)引力模型的最初形式

最早将引力模型应用到国际贸易领域的是Tinbergen(1962)和Pyhnen(1963)。他们指出,两国(或地区)的双边贸易流量的规模与它们各自的经济总量呈正比,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其中,出口国的经济总量反映了潜在的供给能力,进口国的经济总量反映了潜在的需求能力,双方的距离(运输成本)则构成了两国之间贸易的阻力因素。该模型的原始形式可以表示为:

(二)引入优惠贸易协定和人口因素的引力模型

贸易引力模型自从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许多学者对该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使得贸易引力模型在原始模型的基础上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贸易引力模型的解释变量进行扩展和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两个方面。

Linnemann(1966)对该模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首次引入了两个新的解释变量,即人口这一内生变量和贸易政策(如优惠贸易协定)这一虚拟变量。他的模型用对数形式可以表述为:

其中Pi和Pj指i国和j国的人口,Policy指贸易协定,如果双方签订优惠贸易协定则为1,否则为0。Linnemann(1966)通过引入人口和贸易政策这些变量,使贸易引力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实际的双边贸易,在他的实证检验中,人口与双边贸易额是负相关的。

(三)引入贸易集团和共同边界的引力模型

在分析欧洲经济共同体(ECC)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时,Aitken(1973)在引力模型中引入了表示两个国家同属于一个贸易集团的虚拟变量,其目的是分析贸易集团对集团内国家的贸易创造效应。同时,他还在引力模型中引入了代表两个国家是否具有共同边界的虚拟变量,其理由是如果两个国家拥有共同的边界,其间的贸易就会大大方便。Aitken(1973)使用的引力模型为:

其中,Ni、Nj分别表示两个国家的人口;Aij表示两个国家是否拥有共同边界的虚拟变量,如果两个国家拥有共同边界,Aij=1,否则Aij=0。PijECC和PijEFTA分别表示两个国家是否属于ECC和EFTA的虚拟变量,如果两个国家同属于ECC,PijECC=1,否则PijECC=0。Aitken在引力模型中引入两个国家同属于一个贸易集团的虚拟变量在后面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四)引力模型的进一步发展

Bergstrand(1985)将进口国和出口国的人均GDP引入引力模型来反映Heckscher-Ohlin模型中的要素禀赋差异。Frankel(1992)、Frankel and Wei (1993)以及接下来的一系列论文应用引力模型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以及APEC等贸易集团对贸易流量的影响。另外,Garman(1999)、Wall(1999)和Tamirisa(1999)还考虑了经济一体化措施、贸易保护、贸易管制等制度因素对双边贸易的影响。

二、模型的设定及计量检验

(一)引力模型的构建

本文使用引力模型,主要就自由贸易安排对中国双边贸易额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推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两国双边贸易额的扩大效应。根据中国双边贸易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首先假设影响中国与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额的因素包括各方的经济规模、人均收入、空间距离和双边贸易安排,经过取对数后,引力模型公式可表示为:

LnTj=β0+β1Ln(Y•Yj)+β3Ln(Y/P)•(Y/P)j+β5LnDistj+β6FTAj+ε(5)

在公式(5)中,Tj为中国与伙伴国j国某一年的双边贸易额;Y为中国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国际元,2000年不变价);(Y/P)为中国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国际元,2000年不变价)。在样本的选取方面,本文选取近年中国与30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在数据来源方面,中国与上述样本国家间的贸易额数据来源为UN COMTRADE数据库;各样本国家的GDP和人均GDP均来自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2006);距离数据来自网站中的“距离计算器”(Distance Calculator)。本文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基于截面数据进行多元线形回归。鉴于所使用的样本为单一时点的截面数据,模型不存在序列相关问题,而通过对数变换也基本上克服了引力方程的异方差问题。

(二)模型的计量检验

选取近五年的数据,并根据公式(5),对影响中国双边贸易额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在分析中,如果某一年份中国与该国的双边贸易额为零,就把这个观测值从样本中排除掉,而不是作为零来处理。通过对1998-2006年双边贸易额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引力模型中的主要解释变量都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显著性。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贸易双方的GDP、人均GDP、国家间距离以及自由贸易安排不仅与模型中预期的符号一致,而且具有明显的统计显著性。下面,从三个方面对引力模型的回归结果进行具体分析。

1.中国与伙伴国的GDP和人均GDP对双边贸易额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贸易伙伴国的GDP每增加1%对中国双边贸易额的贡献率大约为0.57%,而贸易伙伴国人均GDP每增加1%对中国双边贸易额的贡献率约为0.73%,考察期内GDP的系数始终小于人均GDP的系数。一般来说,如果一国双边贸易额更多的是由贸易伙伴国的人均GDP决定,则说明该国贸易结构已处于较高发展阶段,该国主要出口的商品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从而在双边贸易关系中占据较有利地位;相反,如果一国贸易规模主要由贸易伙伴国的GDP总量决定,那就说明该国贸易结构尚处于初级阶段,该国参与贸易的商品将主要是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商品。因此,根据回归结果可以作出判断:随着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中国目前贸易和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地位已经有很大改观。

2.中国与伙伴国之间的距离对双边贸易额的增长有明显的阻碍作用。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中国与伙伴国之间的距离每增加1%会使两国之间的贸易减少0.84%。但从动态角度来看,1998年以来,距离系数的绝对值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从1998年的-0.954持续下降到2006年的-0.723。这说明作为决定中国双边贸易规模的负相关因素,空间距离的阻隔因素依然存在,但阻隔力度有所减弱。之所以出现这种减弱的趋势,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革命的作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各国间的运输成本减少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合作出现了双边贸易合作的潮流,各国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更多的是依据本国经济利益、采用“点菜单”的方式进行的,由于这种方式突破了地缘性,因此,地理距离较远的国家间经济合作也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

3.与贸易伙伴国签署自由贸易安排对双边贸易规模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从各年的数据来看,尽管2006年亚太经合组织对中国双边贸易额的促进作用在样本各年中最低,但中国与区内伙伴国之间的贸易额仍比最惠国情况下高出56%①,如果采用面板数据的平均结果,就1998-2006年来说,亚太经合作组织对中国与区内成员国间双边贸易额的促进作用为77%。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推测,中韩自由贸易区作为一种自由贸易安排形式,也必将促进中韩两国双边贸易规模的扩大。为了预测自由贸易区成立后双边贸易规模扩大的程度,笔者对中韩两国目前的双边贸易潜力进行估算和测量。

三、中韩自由贸易区贸易潜力测算

对双边贸易潜力的估算是先运用引力模型模拟“理论”或“自然”状态下的潜在贸易额,然后将一国的实际贸易水平与预测模拟值进行比较,如果实际值小于模拟值,属于贸易不足,应该通过建立深层的贸易联系机制增加出口潜力,而对于实际值大于模拟值的国家,属于贸易过度,通过达成自由贸易安排促进贸易增长的可能性不大。笔者通过构建贸易潜力指数(Trade Potential Index,TPI)来反应这一关系,该指数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TPIti=[SX(]Tti[]Tti/[SX)](6)

式中Tti表示t时期贸易伙伴国i与中国的实际贸易额,Tti/表示t时期根据贸易引力模型测算出的伙伴国i与中国双边贸易额的模拟值,TPIti表示t时期贸易伙伴国i与中国的贸易潜力指数。同时,根据上文引力模型的拟合结果,我们可以求出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经验方程:

通过结合贸易潜力指数方程(6)和贸易引力模型的模拟经验方程(7),可以大致估算出中韩两国间的贸易潜力的大小。以2006年的数据为例,先计算出中韩两国该年的贸易模拟值T/,再进一步计算两国实际双边贸易值与模拟贸易值的比率,即贸易潜力指数:T/T/,盛斌和廖明中(2004)把贸易伙伴国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潜力再造型贸易伙伴。与这种贸易伙伴进一步发展贸易关系的主要思路是在保持现有积极因素的同时,发展培育其它促进贸易发展的因素,并及时调整外贸政策。二是潜力开拓型贸易伙伴。与这种贸易伙伴进一步发展贸易关系的主要思路除继续借鉴与第一类贸易伙伴关系做法的同时,还要继续开拓两国的贸易合作空间,寻找合作领域,寻找促进贸易发展的因素。三是潜力巨大型贸易伙伴。与这类贸易伙伴之间一般存在较严重的贸易壁垒,与之进一步发展贸易关系的主要思路在于尽快排除贸易发展的障碍,减少贸易壁垒加强合作,并探求进行制度性经济合作的可能性。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分析中国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推导出引力模型,借助引力模型的回归结果,发现自由贸易安排、贸易伙伴国的GDP和人均GDP对我国双边贸易额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贸易伙伴国间的距离对双边贸易额其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都与理论预期保持一致,且都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因此,中国应该积极推进具备贸易地理优势国家的经贸合作进程,谋求WTO框架下多层次双边自由贸易机制建设的主动地位,这将成为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选择。

根据贸易引力模型的拟合回归方程,本文进一步计算出中韩2006年的贸易潜力指数,通过对该指数的分析发现,尽管中韩两国的经贸合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两国目前仍属于潜力巨大型贸易伙伴,双边贸易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因此,减少贸易壁垒以进一步加强两国经贸合作仍然是两国外经贸政策的主要任务。实证研究表明,通过组建自由贸易区方式的制度性合作在促进我国双边贸易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推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必将能极大地促进中韩两国双边贸易额的增长。

注释:

① 2006年亚太经合组织对中国与区内成员国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下面公式来计算:EXP(0.445)-1=0.56。

参考文献:

[1] Leamer, E.,Levinsohn,J.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the Evidence[M].Grossman and Rogoff,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msterdam: North-Holland, 1995.

[2] Tinbergen, J. Shaping the World Economy: Suggestions for 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M]. the Twentieth Century Fund, New York, 1962.

[3] Aitken, Obutewicz, R.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EEC Trade with the Association of African Countrys[J].Review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1976:326-336.

[4] Helpman, E. and Krugman, P. Increasing Returns, Imperfect Competi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M].in Market Structure and Foreign Trade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85.

[5] Egger, P. A Note on the Proper Econometric Specification of the Gravity Equation[J].Economics Letters, Vol.66, 2000.

[6] Bergstrand, J., The generalized Gravity Equation, Monopolitic Compeitition and the Factor Proportions Theory in International Trade[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89:143-153.

[7] 盛斌,廖明中.中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的研究[J].世界经济,2004(2):3-12.

(责任编辑:石树文)

推荐访问:引力 中韩 效应 模型 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