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境导入促进学生感性理解三道免疫防线

时间:2022-12-21 16:05:03 浏览量:

免疫调节是人和动物体生命活动三种调节方式之一,对于生物体自身稳态的维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免疫系统的感性认识,加强对自身三道免疫防线的理解,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掌握某一部分知识,而在于有助于学生去理解生命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联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万事开头难,要想学好《免疫调节》这一部分内容,对于三道免疫防线形成一个感性的理解十分关键。在教学实践中,若能利用好建构主义理论来对三道免疫防线的教学问题进行相关设计的话,会非常有助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和理解。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领域的建构主义是学生与情境的相互作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叫做同化,也就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整合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从同化这个过程来看,有效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感性认知十分重要。下面主要从三种常见的情境创设模式来谈谈如何设计“三道免疫防线”这一部分知识以促进学生的感性认知。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鲜活性情境

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知识本身的传授,而更多地体现在如何去鼓舞、唤醒和激励,体现在怎么促使学生带着兴奋的情绪去学习,带着主动的情绪去吸取。学生在初中其实已经学习了“三道免疫防线”这一部分知识,但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印象并不牢靠,有很多人甚至一点印象也没有,在学习时不存在代入感,也没有多少兴趣。根据实际情况,在这节课的引入部分,应该着重于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来导入以唤起旧有知识,进而引发学生的代入感并强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这一节课中,我首先尝试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具体免疫的实例,利用略显夸张鲜活的动画形象地把一个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在学生的眼前,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创设出来了。继而又陆续展示了显微视野下的各种免疫细胞,它们之间的协调合作以及它们是如何构建起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等等。学生的求知欲被进一步激发了出来。接下来,只要利用好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再去展开各个知识点,一切都变得相当的顺畅和自然。

二、巧妙设置具体案例创设具象性情境

创设形象性的情境的本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在“三道免疫防线”的学习中,应首选艾滋病这个学生熟悉的实际案例,通过让学生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引导学生将视野从基础知识中转移出来,更多地关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逐渐养成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理智地运用科学成果的情感和态度。在创设情境时,可以尝试多举一些常见疾病的案例,尤其是在学生身边的鲜活的例子。只有联系到日常生活实际,学生才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这节课的实际教学中,我就非常多地利用了像流行性感冒、造成比较大恐慌的非典型肺炎、花粉过敏等非常熟悉的例子,印象比较深的是学习这节内容时,恰好学校在组织流感的预防接种,我在课上就利用了这个背景,以此为切入点展开了特异性免疫的教学。在俯拾皆是的具象性情境的驱动下,学生非常高效地进入到了特定情境中,并以极大的热情去进一步学习掌握一些原本比较枯燥的问题,如抗体的本质是什么?由哪种细胞合成和分泌?与哪些细胞器有关?抗体的作用是什么?哪些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有识别抗原的作用?谁有特异性?记忆细胞在接种预防中有什么价值……

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性情境

陶行知在提到教学的时候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接知如接枝。”这就是说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实际经验做根,以实际经验引发出实际情况,再联系到客观案例,最后再接到知识本身做枝。整个过程应努力培养出学生的知识逻辑性,之后才有知识的接入点。

就在不久之前,H7N9病毒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肆虐,各种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和解读。而H7N9的感染、预防、治疗恰恰又和人体三道免疫防线的关系十分紧密。在近阶段的复习中,我也适时地引入了这一内容,并和以往所熟知的一些病例进行了类比分析,给复习课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学生感觉学起来不再是在炒冷饭。实际教学中,我以此为依托,让学生联系更多的生活实际体验,结合主要的知识点,迅速呈现出了本节课的知识网络。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的驱动下,更是非常积极地探究了免疫系统的组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和人体健康、免疫预防等重点知识模块中的内在联系。这种情境创设,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能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为构建出和谐、高效、优质的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黄春香)

推荐访问:防线 导入 三道 免疫 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