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式音乐治疗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时间:2022-12-15 13:10:03 浏览量: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接受式音乐治疗属于音乐治疗理论体系中的一种,其理论运用是通过音乐手段去干预聆听者,使之受到各种刺激来调整自我认知和心理。这种手段通常使用在医疗领域,对存在心理疾病患者进行药物外的辅助性使用,但在教育领域中,特备是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下,笔者认为此理论亦可运用,且可以音乐课堂为载体,达到对学生群体心理健康辅导以及情感体验教学的多种效果。

关键词:接收式音乐治疗;音乐教学;联觉反应;情感体验

音乐治疗(Music Therapy)作为一门学科被引入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值得注意的是,音乐治疗在国内,除了在高校以专业学科的方式在进行发展研究以外,在社会层面的应用则市以医疗机构、学术团体以及教育机构的形式出现,而主要的应用者则是音乐治疗师,或音乐家、心理学家以及医学家,应用媒介则是医疗机构或教育机构,受众者则多为心理疾病患者。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如将音乐治疗这一理论及某些方法运用到中小学音乐课堂之中,对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在课堂上运用音乐治疗的手段对如患有抑郁症的学生进行心理矫正;或对智力障碍等特殊群体学生进行应用;以及、甚至主要的,对绝大多数正常学生进行,使之在音乐课堂中通过音乐治疗教学手段进行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将音乐与内心情感的关系结合起来,懂得通过音乐手段来调节心理平衡,从而不仅拓展了音乐课堂的功能性,而且使得音乐课成为有别于其他知识传授型课程之外的、心理辅导型的教育课程。笔者就以音乐治疗理论体系中的接受式音乐治疗相关理论,结合音乐表现的联觉反应、具体的音乐实例等方面来探讨接受式音乐治疗在音乐课堂上的应用教学。

一、理论概述

音乐治疗学是一门年轻的新兴学科,对其科学的界定则又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论述,大致上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一门集音乐学、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①,其发展至今,甚至还涵盖了音乐美学、物理生物学、教育学,足可见这是一门跨越了多种学科的交叉型学科。简单来讲,音乐治疗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音乐体验手段,来改善人的心理问题。

接受式音乐治疗是音乐治疗中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又称聆听式音乐治疗,指通过聆听特定的音乐来去干预聆听者,使之感受到各种刺激来调整自我认知和心理②,在音乐治疗实践当中,这是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手电。常用的接受式音乐治疗的方式包括歌曲讨论、音乐回忆、音乐同步和音乐想象等。在运用于课堂中时,这些方式其优势又在于具有引导人进行音乐表现的联觉反应这一导向性作用,而这一心理作用能使人产生直接的心理感知和情感体验的状态,这对于中小学学生进行情感情绪方面的体验教学具有根本意义。

二、联觉反应心理机制在音乐中的表现

从音乐的美学角度来看音乐,音乐的基本素材是音响。音乐不具有空间、语言等等性质,所以音乐不能直观的表现出眼睛的视觉感和思想概念。但是人们在聆听作曲家斯美塔那[捷]创作的《伏尔塔瓦河》的前奏时,总会不自觉的在脑海中浮现出潺潺小溪汇入大海的场景;在聆听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俄]创作的《两个犹太人》时,也能想象一个傲慢粗暴的胖犹太人和一个机灵瘦小犹太人的两个形象。

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因为人的心理“联觉反应”现象。“联觉”即由一种情感引起另一种情感的心理现象③。音乐中的声音有五个引起人联觉的反映:音长、节奏、音强、音高、紧张度。与这五个方面相关的人的联觉关系我们可以大致总结一些出来。(见例1)

例1  联觉反應关系表

上例只是对一些联觉对应关系的个别举例,由此可见,人们在大多数时候有对音乐会产生联觉的反应,所以当我们在聆听音乐的候大脑会产生一些画面让我们来,作曲家在写作的时候正是根据人的大脑联觉反应,再充分地了解和把握音乐、音响与其要表现的对象他们之间反映关系,从而才成功地表现了音乐的目的。欣赏音乐的人也正是因为大脑的这种反映作用,在对音乐的感受过程中,才实现了对作曲家想要表达的音乐意图真正的理解。从作曲家以及一般欣赏大众来说,视觉和听觉之间在这种联觉关系是音乐音响能够表现出各种听觉之外如情绪、画面等等内容的原因。根据大脑这一反映的原理,我们可以具体操作音响,让他能够向我们所想要表现的意图来进行变化。这也正是让学生通过接受式音乐治疗教学进行情感体验的理论基础。

三、音乐作品的情感表现

人的内心情感多种多样,但归根到底不外乎我们常说的:喜怒哀乐。那么作曲家在进行音乐创作时,如果想向听众表达一种情绪或思想,那么肯定会运用一些音乐创作上的手法,这些创作手法从心理学上来看,就是对人的联觉反应的经验总结,具体在音乐作品中如何体现,下面笔者就以具体的音乐作品来进行阐述。

例如我们去欣赏由巴赫[德]创作的《约翰受难曲》时(见例2),总会有种悲伤而又崇高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因为这首作品音符时值相对交长,节奏较慢,力度不强,紧张感不高。例2b中,旋律是从较低音缓慢上行,给人一种崇高的感觉;而例2c中,旋律从较高处往下行,则给人一种悲伤的氛围。其实这就是音乐音响作用到人大脑之后,通过联觉反应产生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机制能让人产生类似于画满感的一种情绪,这就是一种情感体验。

例2  巴赫《约翰受难曲》

再如,我们去欣赏下面这个作品。节选自由穆索尔斯基[俄]创作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中的第10首“两个犹太人——胖子和瘦子”的各片段。(见例3)

例3

在听完第一段例3a的片段后,我们可能会联想到不可一世的恶势力、凶恶的大狗熊、残忍的大灰狼、粗暴傲慢的富人等画面,而听完第二段例3b的片段后,又可能会联想到战战兢兢的小松鼠、大灰狼面前的小白兔、风中瑟瑟发抖的穷人、一个小丑等画面。而当把这完整的作品名称说出来之后,我们会下意识的认为这的确很形象的描写出了一个粗暴傲慢的犹太富人和一个瑟瑟发抖的犹太穷人。我们能在不清楚作曲家的想法和创作背景时,仅仅通过聆听音乐就能大致感受到作曲家想表达的内容,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人的联觉反应。当然,再把作曲家的思想和创作背景介绍了以后,我们会坚定的认同音乐所想表达的内容。

四、结语

上述例子还有很多,作曲家把想法融入到音乐中的作品很多,传递的情感也很多,正是因为这种关联,以及音乐独特的表达、传递情感的特点,使得通过音乐来进行情感体验、通过接受式音乐治疗的方式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成为可能。从音乐音响出发,通过各种联觉对应,再结合其他客观信息,就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情感体验过程,最终获得各种的情感触觉。(见例4)④

例4

总的来说,基于联觉反应的情感体验,接收式音乐治疗以音乐课堂为媒介是对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实现方式之一。让学生通过课堂进行各种情感体验,有助于提高情感知觉,丰富内心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心理心态,对预防和减少以及纠正学生心理问题有很大帮助,所以笔者认为,接受式音乐治疗理论应用于中小学音乐课堂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探索,且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 高天.音乐治疗学简明讲义[M].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研究中心, 2005:2.

② 这一解释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应用音乐心理学》课程授课内容。

③ 同上

④ 图例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应用音乐心理学》课程授课内容。

[参考文献]

[1] 张鸿懿.音乐治疗学基础[M].中国电子音响出版社,2000.

[2] 高天.音乐治疗導论[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3] 周为民.音乐治疗的生理学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7,01.

[4] 史琼,樊嘉禄,叶建国,陈军.音乐治疗的历史及展望[J].中国康复理疗与实践,2007.

[5] 侯艳.论音乐治疗的基本方法及其操作[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02.

[6] 陈蕾.浅谈音乐治疗及其应用[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7] 张鸿懿,周为民.音乐治疗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01.

[8] 张爱玲.浅谈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对中学生抑郁症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1.

[9] 吴继红,万瑛.音乐治疗中的情绪与认知[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03.

*基金项目:2017年川南幼专一般课题《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NYZ2017B11)

推荐访问:音乐课 在中 探究 堂中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