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时间:2022-11-23 19:35:27 浏览量:

艺术院校,顾名思义,是培养艺术家的地方。莘莘学子恐怕没有一个不希望自己的将来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艺术家的。拉大提琴的希望自己成为明日的帕瓦罗尼;学作曲的希望自己能成为明日的贝多芬……无论这想法与目标间有多远的距离,无论这想法有多么幼稚,其功利态度又多么狭隘,这毕竟为我们造就自身提供了一个“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起点,进而为我们激发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奋发精神,从而使我们在学习的历程中不断修正当初起点的不实际性。一步步创造出新的自我。当我们真的成为一个艺术家的时候,我们要感谢当初的梦想,它为创造新的自我提供了多少蓬勃的动力啊!然而,最终真正能进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境界者毕竟寥若晨星,原因何在呢?是我们的起点太高么?是我们没有为现实目标付出真诚的努力吗?除了上述两者及人们公认的“天分”因素外,我觉得陆游在教学诗中所说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两句的确能给我带来很大的启示,它逼迫我们跳出院校的小琴房或者乐队的小圈子,从陆游所说的“功夫在诗外”的外字人手,根据天下学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联结,互相渗透这一特征,把艺术作為文化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人事主体文化背景相结合的专业素养。

之所以要在这个“外”字上大力去讨论,是因为任何一个想在某一学科、某一专业上有所建树的人,他自身必须有一个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在这里,“外”字构成了专业成功的基础。其实,这不单是陆游的独特发现,和他同时代的诗人萧德藻也说过;“诗不读书不可为,然以书为诗不可也”的话,此言与“功夫在诗外”有同工之妙,都是经验之谈,古人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类知识的专业化与人类知识的统一性,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既然各学科之间具有互相联结,互相影响的特征。那么,当今文化领域里任何一个学科便都无法孤立,偶然地存在或发展,若想精通某一学科或某一专业都必须也必然地要涉及旁门,在这一问题上,那些在某一专业上有所建树的成功者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例证。例如,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之一的格拉肖便有一条发人深省的自白。他说;“我选修过音乐、东亚历史、法学、文学和电焊工,一般人只是进了研究生院才专门攻读本科的,这种通才教育对学生帮助很大。”当记者问他,学这么多其他科目对搞物理有帮助吗?他说;“我想是有的。”往往许多问题的解答并不在物理学范畴之内,多方面的学问,可以提供开阔的思路。在我们研究物理问题的时候,不要诉诸于现实世界的各种形式,对世界或人类活动中的万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还有前苏联杰出的数学家斯米尔诺夫院士,他的《高等数学教程》曾获得斯大林金奖,他不仅在数学上是个百科全书式的专家,而且在物理学、哲学、历史、音乐和音乐史方面都有自己的成就,并能弹一手好钢琴,再有常被我们谈论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绝世之才达·芬奇,在军事、水利、土木、机械工程等方面的论著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第一流的行家,他在哲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那个时代登峰造极的成就。上述例证为了说明文化背景的广阔性对一个人在专业上的建树是何等的重要。这些人自身如果没有深广的文化背景,我们便有充足的理由去怀疑他们能否在专业上有如此伟大的建树。

文化背景的广阔深邃,“外”字对学习艺术的人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因为艺术本身要求我们在学习艺术的进程中,不能停留在对以往艺术作品表面,尤其是那些经典之作的认识和把握上,我们还要对他有自己的理想并作出解释,而一件或一种艺术品愈是久远,解释之人便愈多,也便形成公众认可的统一标准。加上来自权威的评说,给人们重新认识、体会、理解、解释作品带来了条条框框,任何条条框框的又必然地都带有保守性和封闭性,这无疑又给后来者重新认识,解释作品带来惰性,而艺术品生命力之一就在于它自身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上的人性特征。不因时代发展进步而被淘汰,反而要求我们从新的角度去审视它。如果没有了重新认识重新解释的可能,艺术品的生命也就随之完结,最终只剩下了考古学上的有限价值。就如艺术院校培养出来的也不再是艺术家,而是批量生产、制作出的艺术职业的就业者。

综上所述,艺术作为文化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求学习者在整体文化水平上,不能满足于水平线下的平均分数,因为艺术本身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作用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它本身的特性就要求从事者自身必须有一个广阔而深邃的背景。诚然,这个广义的背景不能直接教会你某项专业技巧,也不会直接教会你去解答某道难题,它却打开一个新的视角去审视你所从事的专业,从而有助于你成为明日的帕瓦尼或明日的贝多芬。

推荐访问:功夫 汝果欲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