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师之理念铸就爱之篇章

时间:2022-11-08 14:05:05 浏览量:


打开文本图片集

人物简介:

冯家勋,男,汉族,1966年4月生,安徽六安人,无党派人士。1989年参加工作,1997年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理学博士学位。1991年、1994—1995年英国约翰英纳斯研究中心进修生,1996—1997年日本三重大学进修生。广西首批“八桂学者”(“应用生物技术”岗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广西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现任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站长、博士后合作导师、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分室副主任、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广西理工科学实验中心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微生物及植物遗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广西微生物学会理事长、广西第十届政协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质转化微生物资源及其基因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曾主持完成了6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和3项广西科研课题;目前主持2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和1项广西创新研究团队项目。建成了生物质转化微生物菌种资源库1个。从宏基因组中克隆、鉴定了27个新的纤维素酶基因、1个新的木聚糖酶基因和1个新的碳水化合物结合功能域;发表SCI论文45篇,2010年应邀在Biotechnology Letters上发表了长篇综述。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3)、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排名第1),已转让1项专利的实施许可权。

曾有这样的一首诗歌,“您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教学在课堂,成就却在祖国的四面八方。老师,如果把您比作蚌,那么学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爱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经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带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带着对科研事业的追求,冯家勋兢兢业业执着于教育工作二十三年,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铸就师之灵魂强化修养立师德

汉代哲学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 从教二十三载,他时刻谨记“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的古训,时刻不敢懈怠,生怕误人子弟。他不仅严于律己,也时常教育学生要为学先为人,学风正派,做一个思想品德高尚,对社会有作为、有贡献的人。同时,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理想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以其令学生敬佩的人格力量来熏陶学生,以其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来影响学生。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则不从”。教师不仅是放飞学生梦想的人,也是点燃学生激情的人,是鼓励学生进取的人,更是以人格魅力塑造学生高雅品位的人。只有处处做学生的楷模,才能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健康茁壮成长。

一直以来他始终牢牢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的思想,积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和机会。他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让学生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和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对专业的兴趣。此外,他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队伍及其学术水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要以科研促进教学,教师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对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都极其重要。因此,他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并指导教学实践。

夯实科教基石勇攀科研高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和教学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谁要领导好教学和教育过程,谁就要精通教学和教育的科学、技巧和艺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但要有崇高的师德,还要有精深而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一套良好的教学方法,更要不断开展创造性的劳动,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富有时代气息,追求平凡中的卓越。因此,他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参加教研管理活动,还坚持和学生们一样,拥有一个台灯下的学习世界。冯家勋主要进行微生物资源及其基因资源、生物质转化的分子酶学、病原菌和植物互作分子机理研究。

自1996年以来,他先后主持完成了3项国家“863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课题和3项广西课题。目前主要主持1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广西创新研究团队项目。先后与人合作从宏基因组中克隆、鉴定了27个新的纤维素酶基因和1个新的木聚糖酶基因;建成了生物质转化微生物菌种资源库1个,包括1株对结晶纤维素、1株对甘蔗渣纤维素具有高纤维素酶活力的真菌菌株、1株高抗逆高产酒精酵母菌、1株产特性优良的生木薯淀粉糖化酶的青霉菌株、1株产酸性中低温糖化酶的曲霉菌株等;从植物病原细菌黄单胞菌、茄青枯假单胞菌中克隆、鉴定了6个与致病有关的新基因,从水稻中鉴定了一个与其对稻瘟病菌基础抗病性有关的正调节基因。为开发高效纤维素酶、特性优良的糖化酶奠定了工作基础,对降低燃料酒精的生产成本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对了解植物病原细菌的致病机理和水稻的抗病机理作出了贡献。目前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45篇。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3),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排名第1),有2项成果通过自治区组织的专家鉴定(排名第1)。由于他学术道德高尚,2001年10月起至今被选为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2008年9月起至今被选为广西微生物学会理事长。1998年入选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和被评为“广西优秀专家”,1998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被聘为广西首批“八桂学者”。

心怀育人之本创建高效团队

优秀的团队,充足的后续力量,能创造出巨大价值。他所在的广西大学实验室团队2004年入选“广西亚热带生物工程人才小高地”。目前,有固定研究人员37人,其中教授级研究人员22人,拥有博士学位者30人,博士生导师21人。固定人员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人。2010年,他领导的“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广西高校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011年,他负责的“广西大学生物技术专业”被评为广西高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优势专业。

在他的“八桂学者”科研创新团队里,目前共有7人,其中教授 2 人、副教授4人、工程师 1 人;5人具有博士学位、1 人具有硕士学位;1人48岁,1人46岁,另外 5 人38岁以下。已具有1支结构、梯队较合理的、紧密合作的创新团队。团队中有4位青年博士均已成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晋升为副教授、1人于2011年晋升为教授。在他们开展科学研究时,冯家勋对他们的科研选题、项目申请、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发表等都进行详细的指导,其中一位博士在2009年和2012年各申请获得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近5年来,他指导的博士生有3人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其中1人为中(广西大学)法(蒙彼·利埃第二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指导的博士后有1人出站,该博士后在站期间申请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指导毕业硕士生30人、本科毕业论文24人。目前指导在读博士生6人,其中1人为中法联合培养博士生,在读硕士生7人、本科生创新研究4人。

与此同时,他还直接指导本科生承担“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项,分别在2009年和2011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三等奖1项、二等奖1项。他也在2009年和2011年分别获得第四届、第五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作为学院院长、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他非常关心和支持学院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明确要求他们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因此学院大部分青年教师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学院作为主要力量,使广西大学在2011年初获得“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作为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分室副主任,他积极协助主任开展广西人才小高地建设工作和实验室的创新团队的建设,实验室在2011年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行列。种种的努力,只为创建一个卓越的结构合理的团队。尽管一路走来碰到了许多困难,但他始终以最大的努力逐一击破,同时也以最饱满的激情去迎接新的挑战。特别是近5年来,他结合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需求和广西丰富的非粮生物质资源,在宏基因组纤维素酶基因的鉴定以及生物质转化微生物资源的收集和评价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未来他将继续践行为师理念,用爱写好师德,用爱写好科研,用爱写好人生,扬起前进的风帆。

推荐访问:践行 铸就 篇章 爱之 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