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最新现代农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23-01-28 12:55:02 浏览量:

最新现代农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最新现代农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3篇现代农业发展阅历沟通材料第1篇是传统农业大镇。在推动精准扶贫进程中,我们主动探究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着力引进市场主体、培育主导产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现代农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供大家参考。

最新现代农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最新现代农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3篇

  现代农业发展阅历沟通材料第1篇

  是传统农业大镇。在推动精准扶贫进程中,我们主动探究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着力引进市场主体、培育主导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做法是: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精准扶贫效益

  做强传统产业。支持明庙村发展壮大炒米产业,实施整村推动。三源糯谷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农户供应种子供应、田间管理、订单收购全程服务,保障原材料品质;明庙炒米协会与农户签订了炒制标准,杜绝添加食品增白剂膨化剂;陆谷香食品有限公司注册味商标,实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目前全村从事炒米生产的农户达到120户,户平收入10万元左右。

  做大特色产业。鹅业在陆岭、子文村建成年出笼10万只的肉鹅养殖基地,干脆经济收益150万元;、、村扩大传统荸荠、慈菇种植规模,连片面积达到8000亩,每亩增收2000元以上;天鑫米业在高当村实施整村富硒稻种植2000亩;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子文村建成富硒稻虾共用基地1000亩;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片区建成精品有机藕基地2800亩;超越苗木、垦农苗木等7个苗木专业合作社利用荒山、荒坡优势,建成苗木基地2100亩。

  二、扩大产业规模,夯实精准扶贫基础

  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我们以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为契机,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400亩,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200亩,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100亩,垦农苗木等7个苗木合作社流转土地2100亩。全镇土地流转比例达到17%。

  扩大农业装备规模。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购置大型农机具400多台套,无人机2架,全程社会化服务实力达到3.5万亩;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钢构大棚55个52亩;鹅业建成年屠宰肉鹅100万只的加工车间1.8万平米;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800万斤标准仓储1个,投资500万元的藕粉加工厂已完成征地选址工作。

  三、彰显产业效能,创新精准扶贫模式

  一是土地流转模式。主要为片区低产田升级改造地块流转,土地价格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入前的80元/亩提升到350450元/亩,群众每年干脆获利220万元。

  二是带田入社模式。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郭大、骆驼、高当、子文等村贫困户33户,保底收益每亩1000元以上,并为贫困户供应在合作社就业岗位,增加打工收入。

  三是土地托管模式。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托管无劳动实力贫困户8户31人,以亩平产量按市场价格与农户干脆进行结算,解决贫困户无力种田的难题。

  四是供应设施模式。立体养殖专业合作社为2户贫困户供应钢构大棚5个,户平增收2万元;鹅业为子文村及周边12户贫困户免费建设小型肉鹅养殖基地,户平增收1.5万元,解决了贫困户资金不足的难题。

  五是供应就业模式。食品公司供应岗位10个,食品创业园供应岗位30个,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供应岗位1个,实现贫困户就近就业创业,年工资可达1.2万元。

  六是入股分红模式。陆谷香食品有限公司吸纳贫困户1户2人;食品有限公司吸纳贫困户9户12人。贫困户以土地或劳动力折算股份,参加合作社日常经营,年末按股分红。

  七是供应全程种植服务模式。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23户80人,为贫困户供应精品藕种植技术,农户自主经营、自主销售,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亩平增收5001000元。

  八是临工需求模式。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在生产过程中,按用工须要通知贫困户完成工作任务,按天结算工资。已运用临工1200多人次,发放工资10万余元。

  通过这8种产业扶贫模式,已实施产业帮扶117户246人,产业扶贫贡献率达到80%。

  现代农业发展阅历沟通材料第2篇

  临沭县镇地处沭河岸畔,总面积73.8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居,北临327国道,东依225省道。沭河、分沂入沭河纵贯全境,造成了全镇呈典型的沭河冲积平原地型地貌,土壤肥沃,水源足够。蔬菜和林果是农业主导产业,共种植各类果菜2万亩,有蔬菜加工企业20余家,曾获山东省脱水蔬菜特色产业镇称号,素有脱水蔬菜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镇农业紧紧围绕上规模、创品牌、强产业的总体思路,以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呈现代品牌农业为主线,以科技为引领和支撑,建设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了一批优质农产品,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推动了该镇由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农业名镇转变,现代农业的发展驶进了快车道。目前,全镇已流转土地150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45个,发展各类优质农产品地30个,获批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5000亩。基地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2个、有机食品转化认证3个,注册品牌商标15个。

  一是发挥科技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将农户与市场连接起来。独立经营的小农户进入市场,面临交易费用高、市场风险大、产品销售难、市场信息不灵等问题,迫切须要有能代表农夫利益可与市场对接的专业合作组织,专业性技术协会就作为这种中介组织应运而生。我镇以协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方式,以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为基础,为农夫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供应新信息。绿云有机葡萄、鑫果葡萄、前醋葡萄等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为农夫供应种苗、技术培训、田间管理和市场销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产品销售上做到了五个统一(统一品牌、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科协立足资源,调整结构,依托科普,惠农兴村,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去年,鑫果葡萄基地的武状元牌大棚葡萄平均价格达到了15元/公斤,亩收入可达30000元,露天葡萄亩均收入超过了1元;绿云葡萄基地的琼浆果牌金手指葡萄卖到了100元/公斤的好价钱。我镇葡萄种植面积由初期的1500亩发展到现在的6500多亩,在原来十年发展的基础了翻了两翻。

  二是发挥科技协会的技术支撑作用,提高农夫科技素养。我镇科技协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镇村远程教化站点为依托,加大科普投入,注意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技术指导服务到16个行政村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各个园区、基地,示范带动镇内10个村居3000农户,发展葡萄、蒙山红桃、西瓜、有机蔬菜等近2万亩。葡萄和蔬菜品种不断更新,质量不断提升,品牌已经叫响。我们依据生产季节和田间管理要求,刚好举办各类技术讲座和田头观摩示范活动,定期举办科普培训班,印发宣扬资料,不断推动新品种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农夫科技素养的提高。同时,我们与山农大、市农科院进行了产学研合作,定期邀请有关专家、教授现场进行科普指导,联合攻关,解决果菜生产难题。在科协的指导扶植下,长生园特地聘请了4名高级研发人员对有机蔬菜的生产管理进行技术指导,负责管理的农户从蔬菜的栽种、培育、采摘、运输到售后都严格按有机规程操作。目前,新蔬泥香、奥格丽客牌迷你小黄瓜、各种彩椒、南瓜、冬瓜等已协议直供北京沃尔玛大型连锁超市。我镇现已有25种农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有机转化认证,15种农产品注册了商标品牌。5月鑫果和绿云基地的葡萄被评为临沂市首届沂蒙优质农产品知名品牌,2月我镇获得了临沂市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先进乡镇荣誉称号。

  三是发挥科技协会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助推力气,为兴农富农打下坚实基础。为了使果菜生产向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各农夫专业合作社主动为农夫供应优质服务,逐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服务体系;科技协会依托各农夫专业合作社着力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动,环境条件大大改善。全镇规划建设的万亩农业示范区,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四个一批项目进入示范区,使土地的规模效益得到了最大发挥。即引导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入园投资建设基地,目前已建基地8个、面积3000亩;引导一批专业合作社入园建设生态林果示范基地,目前已建基地12个、面积8000亩;引导一批农村能人投资领办科技示范基地,目前已建基地4个、面积亩;引导一批农业开发项目投资建设基地,目前建基地1个、面积1500亩,形成了基地连基地、项目连项目的连片化、规模化格局。目前,全镇已建成葡萄、蒙山红桃、大棚蔬菜、薄皮核桃、苗木花卉等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0个,申报市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5000亩。同时,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葡萄产业,延长葡萄产业发展链,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去年8月我镇举办了临沂市首届葡萄采摘节,进一步宣扬推介了的葡萄,增加了葡萄产业发展的后劲和信念。

  了葡萄产业发展的后劲和信念。

  现代农业发展阅历沟通材料第3篇

  一、的确权、颁铁证,让农夫吃下定心丸。成立市镇村三级综合办事机构,市财政列支2000万元专项资金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问题。在详细工作中,我们做到三求:一是求准。以国土二调的底图和数据为基本依据,仔细核对农户家庭承包信息、土地承包资料,确保数据精确、四至清楚。二是求实。对每户每块地的边界与权属进行调查核实,农户第一次签字确认;由测绘公司通过实测的方式绘制形成承包地地籍草图,农户其次次签字确认,真正把工作做实,让群众踏实。三是求公。召开村民议事会议,公示承包地资料及地籍草图,整理形成最终的数据成果,并组织村民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依法向农户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确保确权登记公开、公允、公正。目前,全市已完成482个村、50万亩承包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预料年底前将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任务。

  二、抓交易、重规范,让农地成为活资本。落实集体全部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通过交易、评估、抵押,让死土地变成活资本。一是入市交易。依托市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21个镇街产权交易所,实行市场化方式,让有意愿转让土地经营权的农户把承包地流转给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夫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四类新型经营主体。二是资产评估。对有贷款需求的经营主体,由专业评估机构对拟抵押土地附着物及土地预期经营收益进行评估,并在镇街交易所办理抵押登记。三是抵押贷款。依据评估结果,由担保公司担保,金融部门审核后,确定授信额度和贷款期限。目前,全市办理土地流转交易面积30.5万亩,各类经营主体贷款总额1.5亿元,吸纳7亿元资金投入农业。

  三、勤探究、多方式,让农业经营规模化。初步形成了四种规模经营方式。一是通过土地集中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出台了激励土地流转后成方连片规模经营的扶持政策,一家一户之间的流转少了,流转到新型经营主体的多了;单个农户流转的少了,整村流转的多了。目前,全市流转的土地中,经营面积3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811家,有35个村实现整村流转,在鲍沟镇整合10个村建立了首家万亩粮食合作社联合社,滕州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二是通过全程托管促进规模经营。实行大户领办、合作社创办、农业企业联办等方式,对土地进行种管收全程托管服务。目前,全市土地托管面积达20万亩。三是通过专业化服务促进规模经营。支持各类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开展农机作业、农资供应、统防统治、技术信息、产销对接等服务,以专业化服务促进规模经营。如滕州马铃薯种植通过社会化服务,形成集育种、生产、检测、储存、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春秋两季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65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二季作马铃薯产区,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四是通过龙头+基地促进规模经营。激励农业企业建设生产基地,形成了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的良性发展格局。全市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6.5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1.1%。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这次会议部署要求,抓住被列入全国两区一试点的机遇,深化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借鉴先进地区的阅历做法,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统筹抓好农村其他各项改革,不断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为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荐访问:产业招商助农就业增收经验材料 最新现代农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经验交流 农业发展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