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高考模式下我校化学选修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2-11-25 14:35:43 浏览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2008年高考方案出台,显示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考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测试实行等级计分。招生划线时按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成绩,不含附加题分划定省最低控制分数线。按照不同录取批次高校对生源质量的基本要求,分别对考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提出相应的等级要求。新方案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学生在校期间有多次“高考”,包括必修、选修和统考,其中必修可以在高二和高三分别考一次。高考新方案实施后,对中学化学教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样的高考模式给学生的选科带来什么影响?2008年高考化学成绩达B率出来以后,学生在是否选修化学这门学科时有哪些困惑与疑虑?我们对本校学生高一学年学习结束时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与分析,以期更好地把握目前中学化学教学的现状,走出困境。

在新高考的模式下,学校加大语、数、外的重视力度,学生想把大量精力投入到语、数、外上,如果选择理化,担心精力够不上,为了减轻负担,很多学生不选化学。不少学生虽然爱好化学这门学科,也有一定的基础,无奈正是因为理化组合的学生竞争力太强,很多同学基于升学压力,没有把握在高考中达B,不得不选择放弃化学,他们慨叹化学想说爱你不容易。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令人担忧的倾向,选择理化组合人数比例过低,学生的素质虽然相对较高,但仍然有50%的学生不能达到B等级,造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不公平竞争,也给这些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心理负担,正如学生坦言化学这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让我欢喜让我忧,希望我们的调查能给决策者有益的启示。

1 问卷内容设计

此次调查主要以问卷形式进行,有选择题和简答题2种形式。内容分为2部分:一是调查学生选修化学的依据及其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认识;二是调查学生不选化学的理由及完成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学生对化学教学的需求。

以下供选修化学的同学回答:

化学选修情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你好!高二即将面临选修学科的抉择,化学学科还是你的选择吗?有的同学态度坚决,有的同学举棋不定,更有一些同学迷惘无奈,不知如何割舍。这是每个高中生必须面临的一次重要选择。有人认为选文科方向容易合格,选理科方向就业较易。你是怎么思考如何选择的?我们需要你协助完成以下的问题,请你积极配合,谢谢合作!

化学必修情况调查问卷的内容与选修的区别在于调查了不选化学的原因,其他问题的设置与选修的类似,调查问卷从略。

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在本校高一学年学习结束时全体学生中进行,共发出调查问卷914份,收回898份,占被调查学生的98.2%。其中选修化学(只有物化组合)235人(男164人,女71人),仅占全体学生总数的26.2%,统计了全部有效样卷235份(以下称为I类学生);不再选修化学(各种组合)的学生占73.8%,随机抽取了有效样卷205份(男89人,女116人)进行了统计(以下称为Ⅱ类学生)。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选科情况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在选科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热爱化学,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和保障,把兴趣放在第一位,是明智的选择。在学习了一年的新课程以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在选择物化组合的235名学生中72.8%的人喜爱化学,对化学有强烈的兴趣,主要原因是化学很神奇,有很多有趣的规律和现象,与很多生活现象联系紧密。有部分学生(22.1%)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一般,少部分同学(5.1%)对化学没有兴趣,是因为其他原因选择化学。而不再选修化学的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一般,许多学生在高一上学期时就已觉得理科包括化学比较难学,甚至上课都难听懂,成绩不理想,很早就放弃了理科学习,从而造成大面积化学成绩偏低,在高一年级学生中化学基础参差不齐,这给组织课堂教学带来困难。对于必修化学课程模块来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与有限的学时数之间的矛盾会很大,这样,对核心内容进行探究学习,有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必修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尤为重要。从新课程的教材看,高一化学必修的2册书已学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侧重学习内容,选修不同的内容进行学习有利于组织教学,而教师在教学中仍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2)成绩

成绩是学生选择的最实际的依据。了解自己各科成绩的确切情况是非常重要的。选科时非常有必要去查阅自己各科成绩,以及成绩的排名,并作具体分析比较,看哪科更具竞争力。调查中发现I类学生中45.1%的学生认为相比其他功课,化学成绩较优异,24.7%的学生认为化学成绩并没有特别的优势,剩下的30.2%的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而Ⅱ类学生中63.4%的学生考虑到化学成绩不理想而选择放弃。

(3)理想每个人都有理想,而且它可能是你的奋斗目标。那么选择与自己的理想接近的学科,将会对此学科的学习起促进作用。比如,你想成为工程师、科研工作者,则理科与这理想更接近,学习起理科来就可能更积极、更主动,学习成绩也就可能更出色。对于苦读多年的高中生来说,他们最现实的目标是进入重点高校,选择喜欢的专业,成就自己的理想。而从目前来说,我国的重点高校理科招生人数相对要多很多,所以选择理化组合的学生中有77.4%是追求进入理想的重点高校。

(4)社会学生的学习近期是为了在高考中获胜,从长远看,还要为自己的未来奠基。观察、分析社会趋势,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分科时应该考虑的因素。调查中,71.9%的学生认为化学的就业面广,41.7%的学生打算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与化学有关的专业。

(5)学校学生所在的学校文、理甚至是哪一门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的特色是什么等信息也是学生作选择时的参考。I类学生中74.5%的学生看好学校的理科比较强势,认为从事理科学习将来就业面更宽广,更有发展前途。

(6)家长不少为人父母者当年的选择可能就不是自己的意愿,所以现在要替子女作好选择。归根结底,是社会的就业风向影响了大学的专业冷热,而高中的文理分科就是大学专业的一次预选择。父母的良苦用心在于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帮助孩子作出更加功利性的选择,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从本次调查中发现,父母的意愿已不再是学生选科最重要的参考,大部分学生的选择并没有盲目遵从父母的意愿,这一方面说明家长已不再专断,能够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给了学生很民主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能做出判断,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选修化学的其他一些理由还有:授课老师魅力的影响、化学能培养思维能力、理化组合的班级学习

氛围好,学生学习能力强、具有挑战性或想证明自己、师资配备优良等。

综上分析,我校大部分学生在选科时还是比较慎重的,没有出现大面积盲目选科的情况。学校的科目设置是根据学生个性能力的倾向,结合学校教学资源的分配而设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文理学科两个领域的知识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分科也并不表示哪类科目更为重要。对学生来说,关键要看自己的个性倾向,要找到适合自己能力个性的学习。一要从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着眼,有利于终身发展;二要考虑社会分工,要为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学习和就业的基础;三要关注本人的学习兴趣特长、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四要考虑个人的条件特别是智力、学习潜力、学习时间和选择的课程总量。

3.2 选科后的化学教学

选科之后,虽然有了各自的学习重点,但必须注重整体发展。因为高中阶段学习的各门功课都是基础知识,各科的联系还是非常密切的,如果只顾学习自己所选的科目,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况且我们还要从长远考虑,将来的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针对选科后的化学教学,我们在有关化学实验、授课形式、作业量等方面做了调查。

3.2.1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要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新课程的模块设置比较新颖,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调查表明,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都很高,I类学生中有69.8%喜欢自己探究实验,在Ⅱ类学生中这一比例也高达68.7%;两类学生中分别有36.6%和19.5%选择教师演示实验;而选择用幻灯投影实验的比例不超过10%,还有部分学生想利用课余时间做自己想做的实验。在新课程中,由于很多实验都是以“交流与讨论”的形式穿插在课堂教学中的,安排起来有些困难,直接导致有一些要学生探究的实验以演示实验代替,而且一些实验的调整给药品和装置等配置带来困难,但是为了激发并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质、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教学中要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更加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大力开展许多有趣的并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实验和科技内容活动,力求培养学生具有学习和探究化学问题的能力。

3.2.2 注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了知识的深化以及学习的深入。调查表明,73.2%的I类学生和84.4%的Ⅱ类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师生互动型,两类学生中分别有25.1%和14.1%选择教师讲授型,希望教师适当放慢讲课速度,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赞成学生讨论型。这一调查结果对我们的启发是: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逐步形成“对话”意识,即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问题“投石激浪”,适时点拨成为“引火线”、“兴奋剂”,改“讲”堂为“学”堂,变“讲”师为“学”师,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情绪高涨的智力振奋状态,保护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热情,发展学生个性和灵性,创造课堂教学工作的生动局面。

3.2.3 布置合理的作业量

在新高考模式下,高一学生要学习9门功课,高二进入4月份要参加学业水平测试,高三参加语、数、外高考及选修科目等级考试。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反馈,是必须的,所以此次调查了学生对作业量的看法。调查显示:67.7%的I类学生认为每天都要有适当的作业,44.7%的学生还希望有额外精选补充的提高题,既有数量保证又能提高作业的质量。而66.8%的Ⅱ类学生希望上化学课的当天有作业,作业的难度略高于学业水平测试。

3.2.4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

在目前的教学中,对必修班和选修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是不一样的,师生互动型、教师讲授型等这些教学方式对于选修班的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合理的,因大部分学生对化学很感兴趣。但对于必修班的学生而言现行的教学方式还是过于单一,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是降低难度,要求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和习题就行了。殊不知这些学生本身理科基础不好,现在再让他们生吞活剥的记这些化学方程式和练习题,只会让他们感到更加厌烦,怎么可能产生兴趣呢?从调查中我们发现他们对学习化学虽然没有太大兴趣,但他们却喜欢进实验室做实验,这就说明他们讨厌抽象的理论学习,喜欢具体的实践活动。具体实施中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要关注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现实;在教学方式上,要坚持以探究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在丰富课堂内容、增加实践活动上多下工夫,教师可以增加与课堂内容有关同时又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课外知识及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小实验,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也会从中收获新的知识和方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009年在2008高考方案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完善微调,将附加题40分计人总分,选修科目测试等级要求由高校自主确定,考生按统考成绩和高校选测等级要求自主填报志愿。通过调查,92.3%的I类学生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信心在高三的选修科目考试中化学获B等级以上,而85.4%的Ⅱ类学生也相信自己能在学业水平测试中顺利通过化学考试,92.3%的偏高与85.4%的偏低说明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以及对高考现状的把握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待老师进一步的引导。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有理想和追求,奇迹就会发生,只要学生认真对待,师生共同努力任何高考模式都不用怕!

推荐访问:高考 江苏 选修 调查报告 我校